体系化养老生态为何?中国平安如此解答
2023-03-03 14:29 文章来自:上观 收藏(0) 阅读(2769) 评论(0)

在城市核心区建养老社区,开始成为有实力保险公司的新“潮流”。 

近日,中国平安旗下高品质康养社区“上海颐年城”正式落地上海静安,这是继深圳“颐年城蛇口”以及广州颐年城之后,平安“颐年城”品牌的又一新布局。

可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寿险公司在加速推进“保险+康养”战略,但在整体布局上,多数险企仍停留在康养服务或前期准备阶段,建立生态闭环并非易事。可谓有能力提供康养服务的保险公司不少,但能提供体系化且高品质康养服务的险企寥寥无几。

“保险+康养”的生态闭环建立,既考验险企在保险主业方面的稳健经营,又要求其有充分的医疗健康等服务协同。在保险业深耕30多年的中国平安,在“保险+”模式上探索已久,也深知如何在行业同质化的基础上做好差异化打法,“颐年城”便是其一。

虽然在康养赛道上参与者众,但保险与养老之间,具有天然的匹配性。保险资金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与养老社区所需的低成本、大规模、稳定的资金支持相契合,同时,险企的康养社区还可以与保险产品、保险服务等相衔接。

走向城市核心区的康养社区,更缺什么?

国内的险企康养社区在起步时,多将社区置于城郊。如今,随着政策面的调整、老百姓养老意识的改变等,有保险公司的全新康养社区开始在城市核心区落地。

有保险业人士曾表示,此前并非不想把康养社区放在城市核心区,只是没有机会,影响因素不少,但好在现在得到了更多支持。

相比之下,城市核心区域寸土寸金,各康养社区刚一落地便打上了“稀缺性”的烙印。走向城市核心区的康养社区,有着哪些优势,更需要怎样的加持呢?

以中国平安为例,其在上海的新布局“上海颐年城”坐落于静安区常熟路8号,可以说是真正的上海核心区域。“上海颐年城”总建面约3.5万平方米,配置了270余套自理及护理型公寓、与多功能私享活动空间,步行15分钟可达静安嘉里中心,2公里范围内云集恒隆广场、兴业太古汇等商场,周边还有静安公园、襄阳公园、徐家汇公园等多个公园环绕。

除此之外,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不同年龄段所追崇的“沪上情调”,在“上海颐年城”周边可以轻松寻到。随处可见的特色餐厅、咖啡馆、老公馆、录播间,子女陪伴在“上海颐年城”中入住的长者出门缓缓步行,能在里弄中找到充满记忆的味道,也能轻松感受上海最具格调的生活气息。

据平安人寿康养事业部总经理王宇科介绍,平安颐年城秉持leed+well双金级的“健康建筑”标准,从六大维度—全景功能、安全适老、健康宜居、智能科技、品质艺术、个性定制,全面提出包含180项产品要点的颐年城建设标准。该标准从建筑、室内、电气、暖通、智能化等专业维度,对设计建设、建成环境和设施设备提出系统性要求。

在进行康养社区布局时,医疗资源无疑是保险公司考虑最大重点。一些保险公司早期在城郊布局养老社区时,往往会考虑配套建设一家医院以补充医疗资源的不足。但在城市核心区建医院则难度不小,保险公司更愿意利用现有的周边医疗机构资源,这往往考验着保险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协同能力。

此前,包括泰康保险、中国太平等多家险企在上海建设的康养社区,区位相对较偏,均属于城郊位置。中国太保在上海的首个大型颐养社区项目则位于崇明东滩。处于城郊的康养社区,交通、生活、医疗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老人看病治疗、子女探望等多有不便。近段时间,泰康通过轻资产模式先后在上海市区内收购了两个康养社区项目,太保也表示第三个养老社区项目落地上海静安区,但尚未披露具体情况。

总体来看,“上海颐年城”相邻华山医院、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全国十甲医院已占据三席。知名三甲医院——华东医院和华山医院,均举步即达。此外,臻颐年医护中心引入多种高端检测、诊断与医疗设备。在医疗服务方面,“上海颐年城”的核心区位优势凸显,而中国平安在健康生态圈也已布局多年,其强大的资源统筹能力则能给这一项目带来更全面的服务保障。

近年来,秉持“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理念,中国平安整合金融、医疗、科技资源,已构建起成熟完善的医疗健康生态闭环。从整体的医生和医院数量来看,平安织起了庞大的资源网络。截至2022年9月底,平安医疗生态成员公司平安健康和北大医疗集团所拥有的医生团队近4000人,医护人员近8000人,内外部医生团队超4.9万人;在超3000家的合作医院中,近85%为三级医院。

再以平安医疗生态圈核心成员平安健康为例,一方面,其在家庭医生会员制的作用下,可实现更多元的医疗健康服务嵌入保险产品、强化线上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另一方面,其战略升级后也完善了线下医疗服务网络。目前合作药店达20.8万家,在超过150城实现1小时送药,在80座城市开通了724小时送药服务;合作健康服务供应商超过10万家。

强大的医疗资源禀赋,及其与金融产品、养老服务所能产生的深度链接,成为平安康养生态开拓的丰厚垒石。

中国式的养老,更需要什么?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更多的硬件投入和人员培养。随着服务的不断提升以及中国老百姓观念的改变,康养产业的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指出,应对老龄化,离不开政府、社区、企业等各方的群策群力。保险业作为社会”稳定器”,更是责无旁贷。保险业应发挥商业保险对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作用,借助险资的长期优势和险企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弥补国家养老资源缺口,从供给侧、支付端整合养老服务产业链,催生和繁荣养老生态。凭借在医疗健康领域积累的近30年经验,中国平安很早就切入养老赛道,目前已形成"保险保障+健康管理+品质养老"的一体化模式。

在众多险企纷纷切入康养产业赛道之际,中国平安推出的“颐年城”项目则打开了国内超高端康养市场的版图。中国平安对平安臻颐年未来的定位是,将优先聚焦一线城市及部分核心二线城市的核心区位项目,建设市中心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综合康养社区,打造行业标杆项目。

但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式的养老,需要“颐年城”,但同时也需要更多元化的选择。在如今的“9073”养老格局中,虽然机构养老仅占3%且占比有望提升,但占比达90%的居家养老依然是养老市场“蓝海”。

中国平安也有多手准备,一边在着手铺开与“颐年城”相互补充衔接的康养社区产品,另一边也在搭建更为专业化、人性化的居家养老体系。覆盖更全面的人群、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平安在整个养老体系上有全盘的思考和规划。

在面向超高端人群的“颐年城”项目之外,中国平安的另一条产品线“逸享城”也开始布局,将主要分布在全国新一线城市。“逸享城”为中国平安旗下臻选型城市旗舰康养社区,首个项目现已落地广东佛山,旨在通过逸趣生活、逸致服务、逸品照护三大优势,让长者的康养选择更加多样,后续还将在武汉、苏州等更多新一线城市持续布局。

不仅如此,针对“90%”群体的平安居家养老服务,推出至今已覆盖全国32个城市,受到了广大客户的热议和好评。中国式的养老,需要系统性解决居家养老这一大问题。平安的探索,则涵盖了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等10大养老服务产业,构建了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养老服务平台,线上+线下终身专属管家+科技服务,让客户真正享受到高质量居家养老生活。

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也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毋庸置疑的是,业务类型契合扩大内需规划战略的保险公司,有望深度参与养老事业。王宇科谈到,在海外的康养产业,从客户自理到临终关怀,每一级的产品所包含的服务都非常丰富。客户可以便捷地获取这些资源,同时,也有很多机构帮助客户去介绍、评估这些服务,进而形成一整套包括价格体系、人员服务水准、客户满意度等在内的服务体系,而这些在中国是没有的。但随着中国康养产业的发展、成熟,两者最终的方向是一致的。毕竟,老年人对品质养老生活的追求,探索生命的乐趣,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理念是一样的。

正是基于平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人本原则,以及三十余年苦练的金融、医疗、科技内功,让平安有能力、有魄力、更有定力,在“保险+养老”这一超长周期业务模式上,扎扎实实地做长期主义。

栏目主编:陈敏

文字编辑:陈敏

本文作者:黄路

题图来源:作者提供